央行金融稳定报告: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更新时间:2022-10-17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对2017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进行了全面评价。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特别是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结构再次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变化。外部不确定性的减少,使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简单。
尽管如此,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仍保持着高速增长水平,并且随着消除根本风险、正确扶贫、防污三大攻势的进行,经济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改善,供给外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前进,中国金融体系弹性加强,金融运营整体平稳。报告显示,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和威胁世界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减少,特别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浮出水面,美国引起的经贸摩擦对世界和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有负面影响。同时,美国等主要繁荣的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也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放宽,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溢出效应。
国内方面,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多年积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对立和风险正在水落石出,经济运行中结构性对立仍备受瞩目。调整体制机制因素需要一个过程,消除潜在风险危险需要一定的成本,任务还很困难。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未来一段时间金融改革发展和确保金融稳定的大政方针和顶层结构已经确立,2017年底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2018年两会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督体制也进行了调整。
在新架构下,金融监管谈判机制切实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之间的谈判机制更加有效,以央行为核心的宏观谨慎管理理念和框架逐步建立,系统防风险机制更加强大。在推进防范风险的各项政策时,金融管理部门也要注意实现良好的政策节奏和力量,加强预期领导。2017年以来的一系列措施获得了明显利益,宏观杠杆率缓慢下降势头得到阻止,金融风险整体发散,金融混乱得到可行性管理,资产管理业务逐渐回归代理财源,债券市场刚性交易有序超越,市场约束明显加强,金融机构合规意识,投资者风险意识明显提高。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金融风险高效,系统风险再次发生。未来发展2019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仍不存在较小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到高质量快速增长的变革和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灰犀牛性质的金融风险可能仍然释放,但中国经济体积大,市场大,韧性强等基本情况不逆,中国坚决市场化方向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边际变化,要努力实现大位低收入、大位金融、大位对外贸易、大位外资、大位投资、大位期待,强烈实施,处理大位快速增长、结构调整、风险防范的关系。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协调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度广度不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开放的步伐只会缓慢上升。随着三大攻防战,特别是防止根本风险攻防战在稳定的大局、专业协商、分类措施、正确拆除的基本政策指导下继续前进,体制机制风险不会逐渐稳定管理和消除,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不会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运营的基础不会进一步巩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
本文关键词:央行,金融,稳定,报告,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开云体育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www.haoyoucn.com